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座博物館,每一座博物館都有屬于她的主題,而一個城市的博物館,則承載著這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,她矗立在那里,等待我們去了解去探索。2018年6月8日,恰逢入夏后難得的一個涼爽天氣,一職專2016級服裝班師生利用值周工作的空隙時間,來到河北省博物館,感受燕趙古國千年的歷史文化。
進入博物館,當同學們還在贊嘆她輝煌的氣勢,一個驚喜就迎面而來——“河北省民俗節文化展”出現在眼前。
本屆民俗節包括“河北省傳統工藝精品展”“河北省傳統戲劇展演”“傳統工藝品展覽展銷”“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路徑探索座談會”“紡織類非遺創意展”“非遺進社區進校園”等6個板塊。 “河北省傳統工藝精品展”以“多彩非遺美好生活,講述非遺背后的故事”為主題,分為“彩色人生”“燕京憶述”“雕琢時光”三個板塊,共展出非遺精品307幅(件)。如滕氏布糊畫中代表性作品《和平昌盛圖》《孔雀春花圖》《千手千眼觀音》《大威德金剛》,豐寧滿族剪紙國家級傳承人張冬閣先生精心繪制的《滿鄉風情》百米長卷;燕京八絕中的景泰藍,以及百寶嵌、玳瑁雕刻繁復精湛,展現輝煌典雅的皇家氣派;曲陽石雕、定窯、邢窯、磁州窯當代作品,闡釋傳承人精益求精、執著堅毅的工匠精神。
令人贊嘆的滕氏布糊
同學們無不為如此精湛的技藝而贊嘆,沉醉在這些精美的藝術作品中
非常具有河北文化特色的農民畫
精美程度可與蘇繡相媲美的蔚縣剪紙《富貴牡丹》
趣味盎然的武強年畫《六子爭頭》
人物形象生動的曲陽泥塑
如此之多的藝術作品展示在眼前,同學們感到非常震撼。觀賞這樣的展覽。會讓學生們對于家鄉的藝術作品更有親切感和自豪感。
除了民俗展之外,河北歷史文化展廳也是同學們關注的內容,從戰國時期的壁畫到滿城漢墓出土的文物,每一件都鏤刻著歷史的印記。那些從歷史課本中走出來的精美器具,就這樣近在眼前,仿佛時空穿越一般,帶我們走入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。
自古以來,燕趙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,古往今來,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、高亢的浩浩燕趙之歌;同時又有多少工匠孜孜以求,創作出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,又譜寫出溫婉優美的千年絕唱。
通過本次博物館之行,學生們不僅領略了河北豐富的歷史文化,同時也對河北民俗文化有了最直觀的認識,身為燕趙兒女同學們倍感自豪。
16服裝班合影
撰稿及攝影:王蓓麗
校審:閆瑾